您当前的位置:
光的等厚干涉数据处理(光的等厚干涉现象及应用误差分析)2024-10-27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数据处理是怎样的?

1、数据处理:可通过逐差法求He-Ne激光的波长 定义:迈克尔逊干涉仪(Michelson interferometer),是188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而设计制造出来的精密光学仪器。它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通过调整该干涉仪,可以产生等厚干涉条纹,也可以产生等倾干涉条纹。

2、迈克尔逊干涉仪所产生的干涉条纹的特性与光源、照明方式以及M1和M2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2.等倾干涉 如下图所示,当M2与M1严格垂直,即M2ˊ与M1严格平行时,所得干涉为等倾干涉。干涉条纹为位于无限远或透镜焦平面上明暗的同心圆环。干涉圆环的特征是:内疏外密。

3、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实验实验原理介绍如下:一束入射光经过分光镜分为两束后各自被对应的平面镜反射回来,因为这两束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相位差恒定(即满足干涉条件),所以能够发生干涉。干涉中两束光的不同光程可以通过调节干涉臂长度以及改变介质的折射率来实现,从而能够形成不同的干涉图样。

4、数据:迈克尔逊干涉仪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从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在分束镜的半反射面上被分成光强近似相等的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反射光束1射出后投向反射镜,反射回来再穿过;光束2经过补偿板投向反射镜,反射回来再通过,在半反射面上反射。

光等厚干涉原理及应用的实验报告数据处理怎么做

1、调节非定域干涉、等倾干涉、等厚干涉条纹,了解非定域干涉、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的形成条件及条纹特点。 利用白光干涉条纹测定薄膜厚度。实验仪器:迈克尔逊干涉仪(20040151),He-Ne激光器(20001162),扩束物镜。

2、等厚干涉实验步骤:工具/原料:读数显微镜 牛顿环 钠灯 方法/步骤:准备好仪器,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取下读数显微镜目镜帽。打开钠灯,如图摆放。如图放好牛顿环,光源对准目镜筒上45°平板玻璃。调节显微镜,直到看到清晰的物相。清晰物相如图。

3、原理:薄膜干涉分为两种一种叫等倾干涉,另一种称做等厚干涉。等厚干涉是由平行光入射到厚度变化均匀、折射率均匀的薄膜上、下表面而形成的干涉条纹.薄膜厚度相同的地方形成同条干涉条纹,故称等厚干涉。应用:牛顿环。

4、等厚干涉实验原理:当光源照到一块由透明介质做的薄膜上时,光在薄膜的上表面被分割成反射和折射两束光,分振幅,折射光在薄膜的下表面反射后,又经上表面折射,最后回到原来的媒质中,在这里与反射光交迭,发生相干。只要光源发出的光束足够宽,相干光束的交迭区可以从薄膜表面一直延伸到无穷远。

5、等厚干涉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熟悉光的等厚干涉的特点。2.用牛顿环测定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3.用劈尖干涉法测定细丝直径或微小厚度。[实验仪器]牛顿环仪,移测显微镜、钠灯、劈尖等。

参考文献实验报告格式

1、完整实验报告的书写 完整的一份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项目: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及处理: 实验结论(结果推导): 实验讨论或分析等。 实验报告书写方法 实验名称:就是这个实验是做什么的。

2、结论或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接下来,进行 标题:报告的标题应简洁明了,反映实验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实验目的:简要说明进行实验的目的,即希望通过实验解决什么问题或验证什么理论。

3、实验报告格式模板如下:标题:简明扼要地描述实验内容。引言:简要介绍实验背景、目的和意义。实验原理:阐述实验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包括材料、设备、操作方法等。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图表和观察结果。

4、说明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等。有些类型的实验报告以“附录”标明实验研究过程中收集积累的重要的原始资料和实验研究中所采用的工具、手段、设备等。参考文献 报告的末尾应注明实验报告中所直接提到的或引用的资料的来源。

5、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实验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以及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6、实验报告格式范文1:- 姓名:- 指导老师:- 学院:- 专业:- 实验内容:- 其他组员:- 实验时间:年月日 - 实验地点:在这里填上实验地点。- 实验目的:在这里填上实验目的。- 成绩:- 班级:- 年月日 - 实验设备与软件:在这里填上实验设备与软件。

等厚干涉不确定度计算公式

1、等厚干涉不确定度计算公式:d=(mA)/(2n)。其中,d表示光学元件的厚度,m表示干涉条纹的数量,λ表示光的波长,n表示光学元件的折射率。公式用于计算在等厚干涉实验中测量光学元件厚度的不确定度。

2、B类不确定度,按照正态分布讨论,置信概率为p=0.955时,b类不确定度可以取为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最小刻度值的三分之一,即Δ/3=10^-4 mm/3=0.33*10^-4mm。干涉中两束光的不同光程可以通过调节干涉臂长度以及改变介质的折射率来实现,从而能够形成不同的干涉图样。

3、不是。简单的有两种。一种是公式法,另一种是图解法。但都需要牛顿环的测试数据。。

4、其中k=1,2,3,4,5,共测10个环的直径,d1d2……d10。x的a类不确定度为s/√n= 其中s为样本方差,x的b类不确定度为 (这里取d5d10,因为这样计算得到的不确定度最大,比较保守)。

5、可通过逐差法求He-Ne激光的波长 定义:迈克尔逊干涉仪(Michelson interferometer),是188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而设计制造出来的精密光学仪器。它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通过调整该干涉仪,可以产生等厚干涉条纹,也可以产生等倾干涉条纹。

牛顿环实验能用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是

牛顿环实验能用逐差法处理数据的是环的直径。牛顿环实验 其中k=1,2,3,4,5,共测10个环的直径,d1d2……d10。x的a类不确定度为s/√n= 其中s为样本方差,x的b类不确定度为 (这里取d5d10,因为这样计算得到的不确定度最大,比较保守)。

计算方法是: 先求出每次测量的Dm-Dn的值; 再求出8次测量的平均值; 然后用单次测量的值减平均值(就是一个“△(Dm-Dn)”),测量了8次,就有8个“△(Dm-Dn)”值; 最后,求这8个“△(Dm-Dn)”的平均值就OK了。

逐差法是针对自变量等量变化,因变量也做等量变化时,所测得有序数据等间隔相减后取其逐差平均值得到的结果。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测量数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可及时发现差错或数据的分布规律,及时纠正或及时总结数据规律。他也是物理实验中处理数据常用的一种方法。

计算方法是:先求出每次测量的Dm-Dn的值;再求出8次测量的平均值。在高中物理“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实验中分析纸带。运用公式△X=at^2;X3-X1=X4-X2=Xm-Xm-2。当时间间隔T相等时,假设测得 X1,X2,X3,X4 四段距离,那么加速度:a=【(X4-X2)+(X3X1)】/2×2T2。

利用干涉原理测透镜曲率半径。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实验仪器:牛顿环装置(其中透镜的曲率未知)、钠光灯(波长为583nm)、读数显微镜(附有反射镜)。

牛顿环实验中可以减少误差的措施:测量条纹直径:为了减少圆心确定带来的误差,可以采用测量条纹直径的方法。选定第4级到第12级间的条纹进行测量,避免级别小的条纹因挤压变形和级别大的条纹不明显不宜测量而带来的误差。同时,在数据处理时采用逐差法,提高数据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