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17年9月7日印发,自2017年10月8日起施行。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的规定。不是法律,属于部门规章。
【法律依据】《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第九条 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构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群体空间。 互联网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法律依据:《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国家网信办发布规范性文件《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简称“规定”),整篇“规定”并没有“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这样的语句,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构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群体空间。
法律分析: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和平台公约,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互联网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法律依据:《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微信群内禁止发布和传播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以及教唆犯罪的内容。 用户应遵守社会秩序,不得在微信群内发布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禁止进行恶意攻击、诽谤他人或侵犯他人隐私等行为。
法律分析:国家对微信群管理办法要求不讲政治、非正能量的,妄议党和政府的,以及其它敏感话题和不明真相的小视频。谣言类信息,坚决不信谣、不传谣。所谓的内部资料。涉黄,涉毒,涉赌,涉爆,涉传销及涉其它非法经营活动的。有关港澳台新闻、传闻,在正式官方网站未发布前。